伴随春天的脚步,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老红山绿色食品产业片区云南楚雄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千升精酿啤酒(饮料)生产线项目现场,机器轰鸣、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忙着厂房封顶及设备联调联试。不远处,随着该“链主”落地的4个配套产业项目和1户啤酒企业项目现场也是一片繁忙。
“链主”领航,释放产业“强磁场”。云南楚雄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千升精酿啤酒项目总投资2.6亿元,占地207亩,是一个集生产、包装、办公、生活保障于一体的综合项目。项目于2024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预计2月底完成生产设备联调联试、投料,3月15日出酒,6月升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以上,实现利税6000万元。
“老红山绿色食品产业片区规划用地1200亩,2023年4月先期启动650亩开发,按照集群支撑,链式互补,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的发展思路,我们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招引落地了9个产业项目,供地372亩,总投资9.6亿元。”南华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副局长方学伟介绍道。
随着老红山绿色食品产业片区的快速发展,楚雄啤酒的“链主”地位越发凸显,南华县迅速启动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落地了云南春城实业有限公司环保彩印包装箱生产线、广东顺德艾司科科技有限公司食品包装(马口铁罐)生产线、岳阳苏泰科技有限公司塑料托盘生产线、江苏时利和板业科技有限公司节能净化板4个配套产业项目和云南恒利吉工贸有限公司1户啤酒销售企业,5户企业将带动社会投资6亿元,达产后产值可达33亿元。
“啤酒生产必须要包装,并且有了啤酒龙头企业的带动,其他酒类和食品类企业也会集群而来,落地南华,相当于直接扎根在了市场内。”广东顺德艾司科科技有限公司食品包装(马口铁罐)生产线项目负责人说:“我们整个项目投资2亿元,预计9月完工。作为云南首条马口铁食品包装生产线,我们的目标是立足滇中、覆盖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建成后年产值达10亿元,年缴纳税金约2000万元,带动就业40人以上。”
目前,楚雄啤酒已组建近200人的销售团队和跨境电商运营团队开展产品推广,拓展外贸市场,预计年进出口总额可达1.8亿元人民币以上。待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后,将能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带动发展啤酒大麦种植1万亩以上,实现农民增收800万元以上,还能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同时,每年能够新增货运总量约50万吨。
“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一批糖浆、麦芽等上游生产企业,以及物流、电商等下游流通企业,致力于将南华打造成为啤酒产业链最全的基地,积极壮大工业树”、繁茂产业林,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并计划建设观光通道、打造绿色厂区,带动工业旅游、体验观光、产学研融合、餐饮住宿等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方学伟接着说。
链企复工,奏响致富“同心曲”。而在另一片区南华县老高坝特色轻工业片区的45家企业也在节后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或是铆足干劲赶项目,或是争分夺秒赶订单,到处涌动着蓬勃的活力与希望。
在南华县天然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分装产品、打包、发货,忙得不亦乐乎。企业负责人余跃先对新一年的发展势头信心满满:“今年行情好,加上世界野生菌王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才复工就接到了17个中大额订单,订单总价已超过360万元,新的一年,我们有信心打破上一年销售总额。”
同样是菌加工企业,随着节后复工,云南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南华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等多个出口企业也陆续接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来自龙川镇斗山社区的51岁工人万学芬正忙着分拣菌子,她介绍:“今年订单多,我们正月初八就收假了。在家门口打菌工,不仅能照顾到家里,一个月还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
随着“菌”企业复工,与之伴生的物流、电商等众多企业也扎堆开工,很多像万学芬一样过去外出打工的人纷纷选择留在家乡就业,在家门口端上了“产业饭碗”。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依托众多产业企业、产业项目,南华县有2万余人端上了“彝绣饭碗”,12万人次实现“菌就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产业企业正成为促就业、助增收的强劲“火车头”。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踩着春的步伐,南华园区经济正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2024年,南华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66亿元,工业总产值66.59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78亿元,“一园两片区”融合互动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