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裡,三年級學生閔福琦正小心翼翼地將廢舊紙箱剪成花朵形狀。當他把這張“再生賀卡”遞給母親時,臉上漾起自豪:“第一次用廢舊紙箱給媽媽做禮物,她一定喜歡!”身旁29組家庭同樣埋頭創作,廢舊報紙在指尖翻飛成畫,可降解包裝紙化作祝福絲帶。這是廣德綠益環保志願者協會策劃的母親節現場,沒有塑料禮物,隻有低碳的心意。
2019年,當廣德市首家注冊環保志願組織“綠益協會”誕生時,秘書長李婷未曾料到這群“綠馬甲”會走得多遠。如今翻開成績單,數據令人震撼。56家企業+1020名志願者筑成環保同盟軍,累計服務時長超1.8萬小時,相當於一人晝夜不停工作兩年﹔20個特色項目如毛細血管滲透城市,甲醛檢測守護647戶家庭呼吸安全,“環保酵素進萬家”讓廚余垃圾變清潔劑,“舊物新生”市集促成438件物品循環再生﹔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聯合開展的2024年度全國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活動上,廣德綠益環保志願者協會入圍“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成為安徽省環保志願領域的標杆。
而榮譽背后,是885場活動的點滴堅持。在笄山風景區石縫中摳出飲料罐,在樹枝上鉤下塑料袋的“低碳撿跑”﹔手把手教居民將舊衣改造成收納筐的環保課堂﹔還有那些帶著《低碳生活指南》走遍社區的年輕人。他們用行動証明,環保不是口號,是彎腰撿拾的弧度,是舊物重生的巧思。
“舊物新生”項目像一座綠色橋梁,連接起不同群體的熱情。退休教師王阿姨在改造工坊學會用牛仔褲縫制坐墊:“原來我囤的‘破爛’都是寶藏!”孩子們則在“塑料瓶蓋拼圖賽”中驚呼:“垃圾也能作畫!”更具創意的是“綠植兌換”機制:5件閑置物品換一盆綠蘿,讓舊書、舊衣流向需要的人。三年來,1098件衣物溫暖了山區孩子,756冊圖書點亮鄉村書屋,362件改造藝術品裝點了養老院的白牆。
這種“再造”哲學甚至重塑了社區關系。環保市集上,居民用瓷盤換回手作藤編燈,企業捐出邊角料供學生創作雕塑。一場場改造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活動中,陌生人因協作成為朋友,垃圾分類知識借飛行棋游戲深入人心。正如李婷所言:“我們撿拾垃圾,更在修復人與環境的裂痕。”
康養與環保的共生實驗正在這片土地上悄然結果。在盧村鄉甘溪村,牧春民宿的木質露台浸潤著竹香,游客推開窗便能看見綠益志願者帶領孩童用廢舊報紙制作的風鈴在林間搖曳。“周末入住率超90%,不僅因為風景,更因這裡能體驗零廢棄生活。”民宿主理人指著牆角的舊衣改造收納籃,那是“舊物新生”工坊與康養產業的首次跨界合作。2024年,合肥經濟學院與綠益協會簽約共建社會實踐基地,每年200余名高校師生參與環保志願服務、課題調研等實踐活動,期望通過高校智力資源與地方實踐平台的有機融合,為廣德市“無廢城市”建設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廣德的改變沒有驚天動地,少了一個塑料瓶,多了一盆綠植﹔少了一戶甲醛房,多了一位環保講師。當綠馬甲匯成浪潮,每個人都是生態長卷的執筆人。(程力)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