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宗庆后到底有几个私生子的时候,娃哈哈集团的掌控权究竟会何去何从?
就连港媒也来凑热闹,搬出早年宗馥莉美国国籍的事情,事实是在2010年的时候,宗馥莉已经正式放弃美国国籍。
但真正让宗馥莉担心的是公司股权的问题,只有宗老留下的29.4%的股权在宗馥莉手中,但现在面临被瓜分的局面。
六个私生子的传闻已经辟谣,只有杜建英名下的三个孩子,所以大家可以暂时把目光转移至娃哈哈集团上了
无论信托基金中的金额有多少,都不会影响到宗馥莉在娃哈哈集团的地位,但是牵扯到股权那可就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了。
就在宗庆后去世后,留下的除了29.4%的股权以外,还有更多的隐患,其中影响最大的根本不是几个私生子来瓜分遗产,而是集团其余三分之二的股权所在。
其中文商旅代表着地方国资持股46%,工会委员会也就是员工持股24.6%,看似平静的水面实则早已翻腾起来。
之前就说过,员工手中的24.6%如果不被承认,将会面临重新分配的局面,加上现在私生子诉讼一案提到的29.4%的股权,都将面临瓜分局面。
早在2024年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想把手中46%的股权出让给宗馥莉,但因为价格没谈拢不了了之,不妨思考一下,文商旅为什么要出手这将近一半的股权?
有娃哈哈集团持股员工表示,员工手中有5%的股权其实是上城区文商旅出让的,如果被收回,那么文商旅将拥有51%的控股权。
可实际上国资这些年来空有股权,却几乎拿不到分红,明明盈利的娃哈哈,为什么到了国资这里颗粒无收呢?
当初娃哈哈集团为了逃离达能的掌控,提出与政府合资,邀请国资进场持一半股权,再加上集团员工,宗庆后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
他为政府贡献税收,为员工提供干股,获得分红奖金,国资开通绿色通道,银行信贷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看似稳固的局面实际背后早已有了行动。
这不得不回到2003年,当时还没有入职娃哈哈集团的宗馥莉,先一步创立了宏胜饮料集团。
不仅由宗馥莉全资掌控,更是作为娃哈哈的代加工厂而存在,在无人知晓的背后已经萌发出200多家公司。
你只知道娃哈哈是生产水的,但是从未听说过宏胜系覆盖了其他更关键的环节,塑料瓶回收,PE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T粒子加工,无菌生产线,海外糖浆代购等等一系列早已被宗馥莉收入囊中。
根据官媒发现,宗馥莉还在多家离岸公司担任重要岗位,宏胜集团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杭州娃哈哈集团早已成为空壳般的存在。
第一、在宗馥莉接手娃哈哈的第一时间,关停娃哈哈18条自有生产线,这些也正是杜建英名下的。
第二、恰逢农夫山泉负面舆论,娃哈哈迎来泼天富贵,供不应求的时候搬来了“自己人”也就是今麦郎。
美其名曰今麦郎替娃哈哈代加工,可实际受益主体是宏盛集团,娃哈哈只是一个贴牌方。
第三、割掉销售渠道,外包出去,而接手经销权的正是宏胜集团旗下的宏盛商贸,也就是说我负责卖货,卖多少钱都先到我的口袋,至于什么时候给你结尾款全凭宏胜集团一句话。
第四、核心品牌商标转移,就在宗庆后去世前后,宗馥莉已经着手研究过户一事,共计387件娃哈哈商标提交了过户申请。
接受方正是她控股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如果申请通过,杭州娃哈哈集团将需要额外支付品牌授权的费用。
众所周知,娃哈哈的商标才是最核心的关键,好在国资董事第一时间紧急喊停,但也让国资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早已拿不到分红的国资甘愿沉默,离不开娃哈哈做出的优秀成绩,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增加税收,都是有一定优势所在的。
可现在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宗馥莉急于转移盈利主体的举动,不得不引起国资的重视。
现在的局面诉讼案只是外部因素,国资只用在一旁观察就足够了,而员工手中不被承认的干股才是集团最终花落谁家的关键。
等到宗馥莉一案落定,谁才是宗家掌权的后人就一目了然了,目前无论是冻结的资金还是书面上的股权都不是重点。
股权也会被一步步稀释,利益才是真正的底牌,之后娃哈哈到底是民营企业还是地方国资就看财产纠纷案的结果了。
信息来源:财线 “代工门”事件后续,关停18家工厂,宗馥莉的“宏胜系”却扩产
信息来源:金融界 2025-07-17 娃哈哈遗产大战剧烈升级,杭州成立专班介入处理,上城区国资
信息来源:金融界 2025-07-17 宗庆后家族,海外资产布局有多少?
以前娃哈哈一直讲民族品牌,现在全是家族利益,员工和国资分不到钱,真的是让人失望
看新闻说国有股46%,却拿不到分红,而且好东西都被家里人转移了,这种‘空壳’操作老百姓怎么看得惯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一个扎根行业多年的资深媒体人 用专业角度带你领略全世界所有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