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兵”齐上阵钻研新产品,使浙江品诚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胜做了几十年的塑料包装打开了绿色低碳轻量化转型的突破口,迈进了行业增量市场。
7月上旬,这家企业研发的可降解塑料编织袋产出首批成品,其中10只送检中国邮政进行物理及摔包测试。若通过测试,企业有望取得邮政快递包装千万元订单。
面对市场疲软与产能过剩,苍南六大传统产业之一的塑料制品产业积极在变局中寻找新增长点,折射出当地传统产业积极思变、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发展态势。
当前,苍南围绕塑料制品、印刷包装、针织纺织、仪器仪表、纸制品、食品加工六大传统产业,正在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大力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
品诚包装位于苍南经开区,由张传胜于2014年创立,前身为4家年产值不足500万元的小微企业,专注食品级包装袋、纸塑复合袋等研发生产,是完达山乳业、法国罗赛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应商,2024年产值约1.5亿元。
尽管企业稳步发展,但张传胜依旧忧心。“近几年市场饱和、竞争加剧,企业必须转型。”作为从业数十年的“老塑编人”,他带领企业多次尝试技改转型,但始终在原有细分领域徘徊。
2024年初起,张传胜将转折点锁定新产品研发,联合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发减薄塑料编织袋、抗紫外线编织袋及医用级抗菌膜等高端包装产品。然而,原生产线任务繁重,新产品量产需新空间、新团队支撑。为此,张传胜支持儿子张铿于2024年3月成立浙江旗胜新材料有限公司。
这家新企业以“90后”为主力,辅以30年经验的技术骨干,组建约10人的管理团队,在苍南经开区租赁5000平方米厂房,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奥地利“史太林格”拉丝机等先进设备,专注生产减薄塑料编织袋和抗紫外线编织袋。其中,减薄袋克重最低仅40克,比原产品减重约50%,不仅为客户降本增效,还契合减碳环保理念,成功斩获600万元美国订单。企业成立首年即实现上规,产值超2200万元,预计2025年产值将突破5000万元。
张传胜透露,企业当前在研新产品共8类:旗胜新材料已量产2类,品诚包装即将量产可降解塑料编织袋,剩余5类正争取新生产空间。张铿还主要负责外贸拓展、网络营销及企业文化培育等,助力企业迭代升级。
最近,苍南县政府计划向旗胜新材料供地约20亩,为新产品量产、省级研发中心创建提供保障。
这对“父子兵”将立足食品包装精益求精,同时引领绿色包装变革,向行业高端领域迈进。
塑料制品产业是苍南六大传统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传统产业,可以说是当地传统产业的“榜一大哥”。
该产业现有企业600多家,2024年规上产值达79.2亿元,约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3.67%;以塑料编织袋、塑料薄膜及塑料无纺布生产为主,形成覆盖拉丝、编织、印刷、复合至托运的生产销售体系,从业人员2万余人;产品应用于化肥、军工等10余个领域。
苍南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塑料制品产业基础雄厚,国内外可降解塑料与高端包装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转型前景可期。但同时,转型又困难重重:一是管理粗放,家族式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环节衔接不畅;二是竞争力弱,产能过剩与品类单一并存,企业普遍依赖低端编织袋生产;三是创新乏力,科研投入不足,过度依赖技改扩能;四是龙头缺失,缺乏领军企业引领转型。
近两年,苍南通过要素保障、项目培育等举措推动企业迭代升级。比如宜山镇通过供地支持鑫泰新材料研发生产耐高温锂电池薄膜等新品;苍南县经信局助推沃府新材料再生塑料循环利用技术申报省级转型示范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发展;亚迦布科技在苍南经开区支持下研发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原料入库、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数据“上云”服务……一家家企业通过新品研发、技术革新、数字转型等“各显所长”带动产业集群突围,苍南塑料制品“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今年2月,在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暨加快建设创新苍南大会上,苍南提出塑料制品产业转型新蓝图:加速推动该产业向塑料新材料转型,力争在2026年将其打造成为全县首个百亿产业集群。
苍南将聚焦产品高端化、企业智能化、产业链条化三大发展方向,推进温大苍南新材料创新中心科创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研发绿色高附加值新品;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数字化车间;培育塑料制品前中后端企业,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结构优化。
作为工业大县,苍南现有以仪器仪表、塑料制品、印刷包装、针织纺织、纸制品、食品加工六大传统制造业为主的“老牌”工业体系。
去年,除仪器仪表产业受需求不足影响产值下滑以外,其余五大产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塑料制品产业产值79.2亿元、增长9.3%;印刷产业产值29亿元、增长8.3%;纺织产业产值52.8亿元、增长7.4%;纸制品产业产值18.9亿元、增长6.7%;食品加工产业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45.5%。
今年,苍南将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工程,以“链式思维”抓产业,通过产业链的整体联动,着力补强传统产业链薄弱环节,大力培育百亿产业集群,带动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仪器仪表产业加快拓展产品领域。比如天信仪表拓展氢能储能领域,自研气体流量计突破氢氧混合气体计量难题,有效服务“绿色氢能”产业链。
印刷产业借力GM2D示范区县域先行试点优势,发挥苍南县二维码与碳足迹研究院,以及苍南与温州大学联合成立的射频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作用,吸引RFID芯片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苍南,向智能化转型。
纺织产业依托废旧纺织品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构建产品、设备、工艺、绿色、低碳等全生命周期制定标准体系,招引针纺织创意、设计、运营等领域的领军企业,推动“时尚+品牌+绿色”升级。
食品加工尤其是乳制品产业向茶饮健康产业链、水经济等方向延伸发展,招引健康养生产业等领军企业入驻,力争5年内打造新的百亿产业集群。
纸制品产业将在金钱宜望区域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组织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实施一批关键技术、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降低企业研发、生产等成本,借助平台吸引外贸、营销等人才集聚,以技术革新赋能产业转型。
采访张传胜父子时,老张那句“这辈子就吃‘塑料饭’”,透着对行业的笃定;而小张对“新吃法”侃侃而谈,闪烁着创新的热忱。这份在传承中革新的活力,深深打动记者。这种活力并非孤例——坚守实业根基,开拓创新赛道,已是当地多数传统企业穿越经济周期的共同选择。
苍南的实践生动证明,传统产业绝非“落后”标签。它们是地方经济的坚实底座——单是塑料制品产业,就贡献了该县近四分之一的规上产值,更承载着万千家庭的生计。纵有转型之困,但当一家家企业守正创新,地方发展便有了最澎湃的动力源。
而做强产业,离不开政府的助力。苍南今年为传统产业谋篇布局,精准把握了“守与进”的平衡点:以“链式思维”补链强群,不再单点扶持,而是内培外引,推动产业聚链成势,共育百亿集群。这并非易事,却是传统产业走向辽阔未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