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2024年全球废物管理展望:超越废物时代报告|Kaiyun官方登录入口
2024年全球废物管理展望:超越废物时代报告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7-22

  每年,全球会产生超过20亿吨城市固体废物。如果把这些废物装进标准集装箱,首尾相连能绕地球赤道25圈,甚至超过往返月球的距离。这一惊人数据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国际固体废物协会(ISWA)联合发布的《2024年全球废物管理展望》报告。报告直指一个严峻现实:人类正陷入废物时代,而破解之道在于将垃圾转化为资源,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城市固体废物(MSW)并非孤立存在,它与人类的每一次消费、每一个生活习惯紧密相关。从家庭厨房的菜叶果皮,到商场的包装纸箱,再到废旧家电和衣物,这些废物的产生、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着气候、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这正是全球面临的三重行星危机:气候变暖、污染扩散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报告指出,全球仍有27亿人无法享受正规的废物收集服务,其中20亿在农村地区,7000万在城市。这些未被收集的废物,要么被随意倾倒在空地、河流边,要么被露天焚烧。在低收入地区,不足40%的废物能得到规范处理,而高收入地区这一比例接近100%。

  更令人忧心的是,废物处理不当的危害远超想象。露天焚烧产生的永久化学物质(如二噁英)会在环境中累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增加癌症、生殖系统疾病风险;垃圾填埋场释放的甲烷,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加剧全球变暖;随意堆放的废物还会污染水源,滋生蚊虫,传播疟疾、腹泻等疾病。据估算,全球每年因废物管理不当导致的死亡人数在40万至100万之间。

  当前,全球仅19%的城市固体废物被回收利用,其余大多通过填埋、焚烧或露天丢弃处理。不同地区的处理方式差异显著:北美依赖卫生填埋,西欧更倾向于垃圾发电,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超过60%的废物处于无序管理状态。

  回收之路同样充满挑战。虽然北欧部分国家回收率超过50%,但全球平均水平仍低迷。原因包括:产品设计未考虑回收(如混合材料难以分离)、回收设施不足、公众分类意识薄弱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回收并非终点——报告强调,减少废物产生(如少用一次性产品)和重复使用,比回收更重要,因为回收过程本身仍需消耗能源。

  垃圾发电(焚烧发电)也存在争议。这种方式虽能产生能源,但会消耗本可回收的塑料、纸张等资源,还可能排放温室气体和有害污染物。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垃圾发电项目甚至挤压了非正式回收者的生计——他们通过分拣可回收物维持生活,却可能因焚烧项目失去收入来源。

  报告模拟了2050年的三种废物管理情景,揭示了不同选择的截然不同的结局。

  若延续照常管理模式,全球废物量将增至38亿吨,其中41%处于无序状态。这意味着更多垃圾围城、更严重的污染和健康危机,温室气体排放也将飙升91%。

  可控废物情景下,通过加强收集和回收,2050年可实现废物全收集,无序处理归零,但废物总量仍会增长。此时,气候和健康负面影响虽有缓解,但生态系统压力仍与现在持平。

  最理想的循环经济情景则要求:废物产生量降至2020年水平,全球回收率提升至60%,所有废物均得到安全处理。这将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54%,生态系统压力下降79%,还能创造大量绿色就业岗位。

  显然,从线性消费(生产-使用-丢弃)转向循环模式( 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duce-减少),是唯一可持续的出路。

  对政府而言,完善立法是基础。例如推广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要求企业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负责,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可回收性;建立统一的废物数据监测系统,让污染和健康风险有据可查。芬兰、韩国等国的经验显示,明确的回收目标和奖惩机制,能显著提升资源循环效率。

  企业的角色同样关键。报告呼吁企业摒弃一次性思维,推广 refill( refill- refill)模式——如菲律宾社区的小商店设立洗涤剂 refill站,印度街头摊贩改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既降低成本又减少垃圾。数据显示,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能减少35%-70%的碳排放和水资源消耗。

  对公众来说,改变始于日常。减少食物浪费是重要一步——全球1/3的食物被浪费,足够养活12.6亿人。家庭可通过精准采购、剩余食物 compost- compost等方式参与;垃圾分类也需落到实处,将厨余、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开,能大幅提升回收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非正式回收者(如街头拾荒者)的作用不应被忽视。他们贡献了全球大量的回收工作,却常面临低收入、高风险的困境。哥伦比亚通过立法将回收者组织纳入正规体系,为其提供培训和稳定收入,这一模式值得借鉴。

  报告强调,废物问题的本质是资源管理问题。当塑料瓶被重新制成纤维,厨余垃圾转化为 biogas- biogas,旧家电拆解出稀有金属——垃圾就不再是负担,而是城市矿山。

  在肯尼亚,有人用废弃塑料瓶建造低成本房屋;在荷兰,咖啡渣被用来培育蘑菇;在中国无废城市试点,建筑废料被制成再生建材。这些创新证明,只要转变思路,废物就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24年全球废物管理展望》最终传递的信号清晰而紧迫:人类不能再把地球当垃圾桶。从政策制定到企业实践,从社区行动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网到个人选择,每一环的改变都在推动我们走出废物时代,迈向一个资源循环、生态安全的未来。毕竟,对地球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废物不再产生。